思(云軒) 一葉一花相比鄰,有風輕動亦關身。
我同宇宙元同體,那有人間袖手人。
鑒賞: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植物,不管是卑微的小草,還是參天的大樹,有葉就有花,有花就有葉,在它們開花的季節里,都是彼此相關聯的,只要有風,它們都會搖動。由此作者想到我們與這個世界,不也是如花葉的關系嗎?人的一生中不管是遇到的小事還是大事,甚至是關乎國家的大事,我們以為脫身事外袖手旁觀就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傷害了嗎?所以我們要怎么做呢?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是命運的共同體,所以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應該就是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首詩立意就是物我同體的圓教精神。通篇運用“比”的表現手法,采用對比、博喻、反問的修辭方法,娓娓道來,相互比較相互映襯,特別是結用反問,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沒有半點說教,讓人很容易接受,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通過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幽眇而深邃的思考,從另一個方面也表現了作者心系蒼生的博大的憫世襟懷和積極參與的入世精神。
“是真佛,多說尋常話” 0
一葉一花同一身,微風光顧動全身。地球本是同一體,哪有什么局外人。 0
理性的詩意。 我同意地球村命運同寒暑。 0
由小及大,以正反進行邏輯推演,在謀篇上費了心思。 0
小詩載大理,點評不錯呢。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潤化生活。樸實無華,又寓含大道,讓人受益或感悟的詩,這才是詩美,辭藻華麗,不是詩美。 0
白話詩沒有深意嗎 一葉一花聚有因,隨風冷熱卻關身。 共天法則誰饒過,何教凡間袖手人。 1
對于葉花比鄰的比興手法,尚持不同觀點,相較如次 一葉根株穗鑄身,淫風浸灌悸同呻。 宇村你我躬元本,陣痛人間袖手人。 在此基礎上再尋解。 0
1.葉花同植株作比鄰說存疑。 2.頭二句實在不切合現代觀感及前后句邏輯,首先比鄰弱化人類屬于肌膚式共同體。其次是些風亦(事)關身式輕描是不能滿意的也是特離譜的。 3.我同宇宙元同體,病句,更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元本的意思是首要。前面稱比鄰,這里再稱同體也矛盾耶。 4.那字恐錯訛,太直白,單純露骨。那哪不分也顯出言詞功底出了問題。
化用前人的詩句,應不著痕跡,讓人看出來了,這就是破綻。詩詞文章一旦公開,不管在什么平臺,就是讓別人看的,既然是評詩,誰都可以談自己的看法,別人不認同,便說別人水平有限,看不懂,這在態度上先錯了,真寫的好的,挑毛病都難,詩毀于諛而不是謗。別人扔來一塊磚,你能接住就再扔回去,接不住,說明你只有躲閃的水平,這首絕句就像一個人失去了精氣神,無精打采的樣子,當然也有人喜歡病態美,無可厚非,平臺交流大家應該抱著真誠的態度,就是相互討論嘛,誰也不認同誰,選擇沉默就是了,詩詞其實也不過是一種文字的游戲,玩游戲在相同規則下,裝備差的就優先淘汰,重新開始,這很正常 0
先把詩寫好了,再來跟我論詩吧。
哈哈!
我沒和您論詩,只是說您的態度不好,自以為大家,聽不得一個不字,這怎么是學習的態度呢?
青林山人回復: 還是先把詩寫好吧,這些爭論都沒什么意義,你寫好了的東西,我可以私下指點指點你。
我根本就沒和您爭論啊,您也不用指點我,我就沒把寫詩當回事,我只當做一樂
青林山人回復: 這樣想是對的,這玩意不能當飯吃嘛。
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枝一葉總關情——政治占位挺高的,卻沒見翻出多少新意 0
停留在說教上,詩有其美未必言明! 0
一葉一花相比鄰:樹上的每一朵花和每一片葉子都如同近鄰。 比鄰:近鄰。 有風輕動亦關身:只要有風吹來,花葉就會搖動,哪怕是輕輕的搖動也會牽連到樹身,樹身也會隨之搖動。 關:牽連。 身:物體的主要部分。 我同宇宙元同體:而我呢,和宇宙之間的關系,就像花葉與樹身之間的關系一樣,本來就是同位一體的。 宇宙:包括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而“我”是存在于這個空間的個體。 元:本來。 同體:同為一體。 那有人間袖手人:既然是同為一體的,那么生活在這個宇宙里,也應該是息息相關的,不管是你還是我還是整個世界,一有什么事情發生,哪有不受到影響牽連而保持原來安逸狀態的人呢? 那有:哪有。 袖手:本意:藏手于袖。引申義:一個意思是表示閑逸的神態。另一個意思是謂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在本詩中取第一層意思,當然也隱含了第二層意思,那就是尾句隱含的意思是:既然必然受到影響牽連而又不能保持原來安逸狀態,那就應該要有所為了。 1
麻煩您寫賞析之前能把譯文寫上嗎? 0
可以啊,順便再把拼音標上。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一個人能夠把自己和宇宙看成花與葉的關系,甚至更進一步號稱同體,若不是故作狂狷,難道是盤古真身降臨了? 0
你這些話,讓我想起了蘇軾與佛印的故事了。佛見之,則曰真佛也;圣人見之,則曰真圣人也,儒者見之,則曰此真儒也。
你的回復也讓我想起蘇東坡與佛印的一段軼事,其中的前半句叫做“八風吹不動”,后半句,不說也罷。
青林山人回復: 我戴了口罩和防毒面具,你盡管來,沒事。
八風吹不動,機鋒甚妙
不舉帝王心,不作帝王語,草民應以貫之。 一水一山自比鄰,一花一葉亦關身。 風霜雷電尋常事,袖手人間多少們。 1
陳散原:“憑欄一片風云氣,來作神州袖手人”。這個太有名了。 現在再來個什么“袖手人”,比抄襲也好不到哪里去。 0
這個很正常,詩可以沿襲,但貴在翻出新意。
一,此詩讀來總感覺有點別扭,起句比鄰,比作鄰居一樣,用于花葉,肯定沒錯。詩句有虛實之分,起句作實寫來讀,毫無意義,惟作虛讀,作為一種比喻,才顯有意。那一葉一花又比作啥呢?比作人吧,有的人相離很近,如鄰居一般,可有的人相離很遠,哪可用鄰居作比,詩貴真善美,使真感缺失。若比作國家吧,一葉一花,又顯太小太小,感覺欠妥。再看后兩句,其中的我可作虛實兩解,若虛解,可理解為其中的一葉一花,若實解,可理解為作者自己,其實無論是葉,花或作者自己,這三者在宇宙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或不值一提,惟國家恰當些,然國家與國家,用一葉一花作比,又感覺欠妥,所以此詩讀來有點別扭。 二,感覺此詩構思很好,意脈清晰,用心善感,惟覺真感和美感有點缺失,物象運用還未到位,可見功底還有欠缺。一點讀后感,供參考。 1
王勃的詩《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句子,一葉一花,以微見大。風起于青萍之末,大可以影響到小,小可以影響到大,我們都是人類命運的共同體,又有誰可以不受影響呢?所以應該積極面對,不做袖手人。至于真感與真美,沒有一顆博大的心,你又怎么能體會得到?至于功底嘛,也就只是妄論了。
我同宇宙元同體比較難理解。 0
大概是說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你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整個宇宙都是一體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這小小的地球自己怎么會袖手不理你呢。口氣很大,如果是近作,有一種可能是寫中國援助各國的事情,但是跟題目“思”不太搭,所以大概是我意會了。問題還是比較多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句語不達意吧,就像有人說的想的是一回事,寫的是另一回事,看一,二,四句即可
青林山人回復: 這是學識的問題。看不懂正常。
回應想用的名字都被占:第三句是偷換概念,一個偽命題。宇宙如比作整體,我(個體)就是我這個體和宇宙原是一體,并把無數的個體,皆歸同于我一體。再又同整體歸為一體了,所以沒有袖手人了(不存在單獨的個體了)。 實際上一個一個的還是個體,袖手人,要看具體的事物而言,國家間還是有戰爭,環境還是有人破壞,還是有人無動于衷,所以袖手人是存在的,不是沒有袖手人,那有袖手人是作者一廂情愿的想法。 如作者真愛這地球,并呼吁大家都來保護環境,當是由我而做起,呼吁世人不作人間袖手人。 而不是泛泛而談的說我和宇宙原就是一體,哪里還有袖手人。
回應想用的名字都被占:作為版主,學識應該是比較高的,既然賞析一首詩,不懂,或不理解的,理所應當的有解讀,釋惑的責任。 而不是你不懂,是你學識的問題, 有沒想自己賞析有沒解讀清楚的問題, 不過想想也正常。
回應宜山俗人:對頭,我也覺得第三句有點問題,兄的解釋我是認同的。
回應想用的名字都被占: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是,莊子的物我同一,人天同一的思想,不是圓教精神。只是第三句下筆泛泛,人我未分。表達不到位。第四句,是沒人能置身事外。詩只言理,并未升華莊子的思想。
一個微小,一個浩大。對比是鮮明的。兩聯是合掌的。 元同體?? 0
試解: 首句:解讀:同體。次句:解讀:請攜手 三句:解讀:同體。四句:解讀:請攜手 七絕寫成這樣,服不服?我服了。
疫情試試看 萬里天涯如比鄰,凄風苦雨總連親。 他鄉異域同星月,那有人間袖手人。 0
回應誰在說話: 必須扔掉,否則文不通,脈不順,意不連。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2004號